音乐粉 > 音乐教程    > 声乐教程 > 声音集中的探讨五

声音集中的探讨五

  • 人气:298
  • 收藏:0
  • 发布时间:2022-12-10 11:02:27
许多人是忌讳谈声带的,认为声带在歌唱中的运用是不自觉的,是不可操纵的。在实际情况中确实有某些人是这样,是无意识的。但是,有意识的学习比无意识的学习要掌握的牢固的多,为什么有些人在一段时间把高音唱上去了,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又丢失掉了,学生认为是没有了唱高音的感觉。那么,唱高音的感觉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有意识的巩固这种感觉呢?怎样才能不容易丢失这种感觉呢?这就牵涉到具体的方法。 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控制声带?简单的说就是控制声带的“收紧”的感觉,这种“收紧”的感觉主要用在高声区,这也是换声的秘密所在。在中低声区也要有这种感觉,当然“收紧”的感觉相比高声区要“松弛”的多。声音由低到高的变化,声带上的感觉就是“逐渐逐渐的收紧”,一直到最高声区。谁能把握住了这种“声带逐渐受紧”的变化,谁的高音就唱的容易、自如。我们如果仔细听帕氏的歌唱,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听老帕的高音,我们会听到一种“聚焦感”,尤其是在换声区。当然你的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和鉴别能力,初学者可能会感觉不到。这种“聚焦感”就来源于声带的“逐渐受紧”。当然,喉咙外围是极其松弛的,这就叫互不干扰。确实有很多人控制不了声带,我想这就是方法的问题了。根据我个人的体会,控制声带的关键是前期“打开喉咙的”的方法是否得当。 传统的声乐技术要求根本就不可能控制,在这里我不想多说传统的某些误区,我只是想说明的是:当喉咙真正打开时,是很容易控制的,为什么我说“喉咙真正打开”。因为好多人不是真正打开,是“假打开”。这里面有个关键,就是“软腭的下放”,关于“软腭下放”,有一个意大利著名声乐教育家提到过这个问题。我们的传统要求是“软腭提起”,这个“下放”与“提起”正好相反,差别就在这一点,恰恰是这一点就决定了以后是否能控制声带。我觉得“喇叭口朝前开”与“喇叭口朝后开”是有巨大差异的,传统的基本是“喇叭口朝后开”,我认为是不科学的。‘喇叭口朝前开”的意思是“口腔后部”是缩小的,只有“软腭下放——舌根抬起”才是“喇叭口朝前开”。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喉外肌松”。一旦做到这一点,再去练习“喉内肌紧”就容易多了,也就能真正能控制“声带收紧”的变化,此时再去练习“ei”或者“nay”就容易多了,就会发现喉咙和声带互不干扰,各负其责。“打开”与“集中”的矛盾也就容易解决了。真正会“收紧”了是没有高音困难的。

Powered by 音乐粉 www.yinyuef.com 备案号:辽ICP备2022011606号-2

音乐粉所有资料均为网友制作、提供或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