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艺术具象音乐和背景
- 人气:2445
- 收藏:0
- 发布时间:2019-03-13 16:54:01
按世人常叹有关声音艺术/实验音乐的概念之繁复,令初入此道者摸不着头脑,加之中文世界里相关文献少之又少,笔者试解之。
声音艺术(SoundArt):由于“音乐”一词早已不能涵盖当今活跃在学院内外的多种声音创作,我们用声音艺术一词取而代之,作为以“声音”、“声响”而非“音符”、“乐音”为创作素材的多种流派之统称。按照此定义,电脑音乐、工业噪音、微音乐派、电子原音音乐、录音艺术、具象音乐等等都可归入声音术之范畴。另外,狭义的声音艺术是指以聆听现有的声音物件(多为环境声响、人为声响,较少电子声响)为主要美学诉求的作品,这一定义下的声音艺术不主张过分凸显“作者身份”,而专注于“让声音自己说话”。
具象音乐(MusiqueConcrete):由法国人PierreSchaeffer与PierreHenry于上世纪50年代发明的乐派。国内学术界译为“具体音乐”。虽然意大利人LuigiRussolo早在上世纪初就提出了日常生活中的噪音可以是音乐的素材,美国人JohnCage也早早就在理念上将“乐音”与“非乐音”之藩篱打破,但真正在音乐创作中全部采用环境声响作为作曲素材,则要等到具象音乐的横空出世。具象音乐家会对采录到的环境声响进行剪切、横向拼贴、纵向叠加、倒放、拉长等处理,但通常不会将素材调变至无法辨识音源的地步。换言之,声响源的可感性是具象音乐的趣味之一。
音景(Soundscape):Soundscape一词由加拿大作曲家R.MurraySchafer在他的经典著作《TheTuningoftheWorld》中首次提出,可以理解为“用声音界定空间属性”,一段在特点空间里录制的环境声响能够给你带来的对该空间的认知,不过,从声音艺术的角度说,音景不可能是一种单纯的为追求“身临其境”的媒介,或许可以将它比之于摄影。需要注意的是,Schafer以及加拿大学派的音景研究者及作曲家们常会从“音响生态学”(AcousticEcology)的角度来研究音景,即从声音的角度探讨城市生态平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