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粉 > 音乐教程  >  唱歌技巧  > 美声唱法 > 张丽丽美声教学之我见

张丽丽美声教学之我见

  • 人气:360
  • 收藏:0
  • 发布时间:2022-06-18 17:25:50
一、美声唱法及其特点 美声唱法又被称之为柔声唱法。美声唱法要求歌唱者用半分力量来演唱。当歌唱者唱高音的时候,用很柔美、自然的发声方法,而不是用强烈的气息来冲击。它要求歌唱者从深下腹(丹田)的位置发出气息,经过一条顺畅的通道,使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来(即所谓“头声”)。美声唱法在演唱术上的特点有以下几个特点: (1)呼吸。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支持,可收、可放、可控,运用起来要能够稳定通畅。呼吸在美声唱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只有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确保良好的发声。 (2)起音。正确发声的另一个关键是起音。良好的起音就是轻松、明亮、准确、圆润的起音。它是调整气息、喉咙状态以及集中共鸣的最基本手段。良好的起音能够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在演唱时,如果能够有良好的起音,可以让声音更加有弹性,有持久力,同时能够节约声带和体力的消耗,让演唱的寿命得到延长。 (3)声区。在美声歌唱的训练中要求做到声区统一,一般人声能有三个声区,即低音部的胸声区、中音部的中声区(也称为“混声区”)和高声部的头声区。在美声唱法中,要做到声区统一的主要方法是唱好各声区间的“过渡音”,从一个声区到另一个声区时,不要突变,从而产生破裂音,而要逐渐的量变的过渡。 (4)声音的连贯。美声唱法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声音的连贯,声音的连贯能够让旋律线条更加优美动人。而且声音的连贯也反映出了气息的流畅、喉咙的稳定、共鸣。 (5)音量。音量是美声唱法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在美声唱法中有一句经典,即追求音质,音量自然会来。追求圆润、明亮、优美而抒情的音质,从而获得完美的音量。 (6)灵活性。美声唱法的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训练歌唱者的声音的灵活性和弹性。如何有效的提高声音的灵活性和弹性呢?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用快速的音阶、琶音、跳音或者装饰音来练习,或者用花腔的华采段来训练。灵活的声音能够促进声音松弛而富青春活力,能够让演唱寿命得到有效延长。 (7)音质。美声唱法中,音质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美声唱法中,歌唱者都追求明亮、圆润、具有金属色彩、富于共鸣的特殊音质。从歌唱者的音质可以看出其学派的正统性。“又明又暗”的音质是理想的音质,所谓“又明又暗”就是音质既明亮而又圆润,既结实而又松弛。 (8)微颤。美声唱法中内一个重要内容是微颤。在歌唱中,每秒钟六至七次的微颤是正常的。微颤或快或者过慢都会导致声音的连贯性遭到破坏,从而使得音质不悦耳。美声唱法中微颤是一种强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段。 二、美声唱法要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在教学中,首先应该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乐音概念。学习声乐艺术,首先就要学会捕捉、欣赏美好的声音。通常而言,这种美好的声音包含声乐和器乐。声乐和器乐最大的区别就是器乐是主管早就的客观事物,演奏起来或许很艰难,但是它的发音与作用是基本固定不变的,是固定的;但是声乐却是产生于我们的人体器官,演唱是靠感觉,而且受到情绪与体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它是抽象的。由于人体的声带、咽腔、喉部、鼻窦、口腔、肺部等多部位器官的发声组合的先天构造有不同,而神经系统的干预又能使其变化多端,很难控制,而且歌唱时出现的极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也会作用于上述器官,从而让声乐很难达到完美。因此,声乐的教学过程是非常复杂和艰难的。也正因为如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至关重要。演唱者在练习或者演唱的过程中正确的声音概念能够左右对声音的感悟和驾驭,直接影响着用声方法。好的声音概念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学生只会苦练,却不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的、美好的,那就很有可能伤害自己的嗓子。因此,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三、声乐老师的自我认知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导,因此,教师的自我认识和不断提高与发展自我是非常重要的。声乐是一种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语音方式,是建立在日常语音、学识和修养之上的传达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授发声方法,而不传授学识,加深历练、启发内质,就不可能很好的实现“声情并茂”。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每个人的发声器官的先天构造有不同,对同一事物的感觉也有差异,因此,声乐教师在教学必须因材施教。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在五四运动以后才传入我国,并在我国土地上生根发芽,它与我国的民声唱法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忽视它们的区别,如何把美声唱法的优点不断的与我国声乐艺术、语言特点相结合而形成中国声乐学派,这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广大声乐教师去不懈努力。 在我们的美声唱法的教学课堂中,仍有很多刻板的教学方法存在,这需要我们不断去突破和改革: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鉴别上的差异,会让学生无所适从,由于学生个体条件上的差异而强用一种教学方法,会误人子弟,学生声音类型上存在差异,却让学生强行改变,会让学生堕入迷途,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性质上的差异而过分的强调统一,会让学生更难理解声乐的美的概念。 四、美声教学的方法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上的特点来进行教学: (1)呼吸。在美声唱法中,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支持,而气息则是由呼吸来控制和运用的,因此,歌唱的基础是呼吸。优美的歌声需要良好的呼吸方法来保障。在美声唱法中,我们一般都不采用上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而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与两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它能够很好的控制气息,同时能够让呼气均匀而有节制,而且能够存储较多的气,有明显的呼吸支点,从而让音域得以扩大,并使高音部、中音部、低音部三个声区协调统一。 (2)起音。起音分软起音和硬起音两种。对于初学者,不适宜练习硬起音,应该以练习软起音为主,同时,跳音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因为它实际上是一系列的起音,对于锻炼初学者的呼吸支持、喉咙的积极配合以及集中声音的共鸣有很大帮助。 (3)声区。前面我们提到,美声唱法中取得声区统一的方法是唱好过渡音。唱好过渡音有技巧,在唱上行音阶时,要把前一个声区的最后3个半音,唱得稍带下一个声区的特征;唱下行音阶时,较高声区的最后下行的3个半音,要唱得稍具有较低声区的特征。 (4)声音的连贯。破坏声音连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起音不准确,滥用滑音;声区不统一,音量忽大忽小,音色忽明忽暗,或出现破裂音;呼吸控制不佳,气息逼紧;母音的共鸣部位的不统一。声音的连贯首先是母音间的连贯。用发子音的部位来唱母音(特别是在高声区)是造成声音不连贯、不统一或“白声”的原因之一。 (5)音量。美声唱法对音量的训练是练习一个单音上渐强渐弱的控制能力。这种训练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呼吸的控制能力以及音量变化的能力,还能够使声音松弛富有弹性,音色变化多样,并且能够丰富艺术表现力和促使声区的统一。在歌唱中,通过气息来控制声音的渐强渐弱,也就是说要用呼吸来调整音量变化,而不是用喉部肌肉。 (6)音质。良好的音质是很多因素协调一致的产物。这些因素包括:良好的声带闭合、适度的气息冲击、适度的喉的低位置、适度的软腭提起,喉部及咽部肌肉积极但又不僵硬、不紧张的配合,正确的舌位,松弛的下巴和口型,自然而美好的歌唱心理状态等。 (7)微颤。微颤或快或者过慢都会导致声音的连贯性遭到破坏,从而使得音质不悦耳。过慢的微颤因为是喉头压得过低,过分追求声音的“深度”或洪大音量所致;过快的微颤是由于下颌肌肉紧张和过于追求明亮或甚至“白声”所致。歌唱中微颤的快慢又与歌曲内容及情绪有关,激动时快些,宁静时慢些、平稳些,它又是一种强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段。 五、结束语 声乐是社会学科的范畴,也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在美声唱法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们只有深入了解美声唱法的内涵和特征,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成熟优秀的歌唱者。 参考文献: [1] 张妮. 美声教学中几个基本问题探讨[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S2):147—149 [2] 鲜于越歌.如何强化美声教学中意大利语语音的发音[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28(03):73—76 [3] 周菲.谈美声教学中的几种主要方式[J]. 黄河之声,2009,52(13):60-61 [4] 姜淑珍.心理学在美声教学中的应用[J]. 艺术广角,2007,21(04):42—43 [5] 石国强.“优美的歌唱”——美声唱法三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32):211+303 [6] 赵静.美声教学中的“非声乐技巧”[J]. 中国音乐,2007,27(04):246—247 [7] 谢立山.美声唱法片面理解下的教学危害客观分析[J]. 中国音乐,2010,25(16):171—173 [8] 蔡晓静.“美声唱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04):41—42+51

Powered by 音乐粉 www.yinyuef.com 备案号:辽ICP备2022011606号-2

音乐粉所有资料均为网友制作、提供或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