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的新理念探索
- 人气:5633
- 收藏:1
- 发布时间:2019-02-01 01:25:01
歌曲教学是音乐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歌曲是音乐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传统的歌曲教学中,学生只是学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的,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如何构建先进的声乐教学理念:
要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在教学中药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要借鉴的先进经验。人类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原理是相同的绝对没有哪位歌唱家的发音器官比别人多一个或少一个部件。那么,不管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鉴的地方。“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国过去有人说,“西洋唱法”声音洪亮、宽广、浑厚、结实、宽广,不宜表现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其实,中国声乐艺术一二同样要求声音的洪亮、宽广、浑厚、结实、宽广,我国北方一些民族性格粗狂、豪爽、奔放、热情、真挚,恰好就可以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质来表达我们的音乐。例如: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的那个系列蒙古草原的歌曲,就不一定只能粗沙、略带嘶哑的声音和通俗的风格来表现,完全可以用明亮、宽厚、奔放的男高音来表现。到底如何借鉴“西洋唱法”中的先进经验,中西结合,达到发展我国声乐艺术的目的的,我们的先辈和广大声乐教师已经做出了长期的艰苦不懈的探索,也总结出来许多丰富的经验,总的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
1、是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声音特点,因材施教,广泛吸取西洋唱法中的先进的训练方法。
2、如何将美好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嗓音,运用于风格不同的中国作品演唱中。
二,运用行之有效地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就难再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循的。
(一)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是“相才”的关键。在训练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地了解,而了解学生决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陷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二)基础训练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地基,基础不打扎实,往往都是急于求成的表现,都喜欢和别人比,也有老师拔苗助长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看到别人学习进步快,急于求成,结果误人子弟。声乐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基础训练的过程中,
(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乐感觉。
(2)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的母音演唱;形成正确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
(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适当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演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4)锻炼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歌唱气息是本能,情绪有了,状态有了,激情有了,气息自然也就有了,切忌故意深呼吸。
总之构建新型的声乐教学理念,必须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立足本民族声乐艺术基础,正确理解科学发声机理,行之有效地训练方法,让学生自然地、优美的唱歌。